联储加息几次?影响有多大?——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宏观思考第37期
· 概 要 ·
加息条件已具备。当前美联储加息的条件都已经具备,随时可以开始加息。首先,美国通胀早就已经达到加息门槛。其次,失业率降至低位,甚至比2015年加息的时候还要低,想工作的人已充分就业。最后,美国经济已经修复至疫情前。今年加息几次?参考上一轮的经验,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节奏大致为:Taper讨论与落地——加息讨论与落地——缩表讨论与落地,当前位于第二阶段。考虑到加息前与市场的沟通时间,以及美国疫情的发展,我们估计美联储首次加息放在5月份的可能性更大。我们认为美联储大概率5月开始首次加息后,随后就缩表进行讨论,并公布缩表计划表,4季度开启被动式缩表的概率较高。若缩表出现“钱荒”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加息有多大影响?历史上美元加息前走强,加息后走弱可能性大,新兴货币继续承压。今年美元指数将延续上行趋势,有望重回100以上,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汇率和市场仍有可能受到冲击,不过我国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历史上美债收益率在加息周期中表现不一,当前美债实际收益率仍有修复空间;加之通胀预期处于高位,今年内美债名义收益率突破2.0%的概率高。美股整体呈现上行的趋势,受到的中期影响相对有限。1
所以,我们认为,无论从通胀角度,还是从就业角度,或者是从整体经济修复角度来看,美联储加息的条件都已经具备,随时都可以开启加息。
2
怎么看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 2021年12月议息会议后新闻发布会中指出,从Taper结束到加息的时间预计比上一轮短(上一轮QE结束到加息历经14个月)。在1月5日公布的会议纪要中更是提到,鉴于当前通胀、就业以及经济的表现,与会者普遍认为有必要比之前预期的更早的加息。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当前加息条件已具备,鉴于当前美国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失业率降至相对低位、经济也修复至疫情前,美联储加息是随时可以做的。在2021年12月会议纪要和12月非农就业数据陆续公布后,市场加息预期较之前继续升温。根据CME“美联储观察”测算,截至1月8日,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加息的概率接近8成(会议纪要公布前不到6成),全年加息次数预期为3.4次(假设每次25BP)。但考虑到加息前与市场的沟通时间,以及美国疫情的发展,我们估计美联储首次加息放在5月份的可能性更大。
3
美元指数有望突破100。对美国实际利率、加息预期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美国的经济基本面。当前海外均受到疫情冲击影响,而受益于美联储大幅、快速宽松的刺激,美国本轮经济没有陷入“债务通缩”,美国居民收入和资产都相对有保障,美国经济修复相对好于欧洲和日本;加之,美国货币政策也将比欧洲和日本更早正常化,我们预计,美元指数将延续当前上行趋势,今年有希望重回100上方。此外,考虑到未来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仍相对领先欧洲和日本,即使加息落地,美元指数或仍将保持在高位。在美元大概率继续维持强势的背景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汇率和市场仍有可能受到冲击,不过我国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在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提高后,货币政策预计仍是“以我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宏观经济体量较大,韧性更强,汇率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出现大幅快速贬值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而且自疫情冲击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很大,其实也为未来政策积累了自主空间。
原油受政治、经济以及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海外需求有修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需求或有所减弱;加之,供给受政治干扰影响大,原油上行空间或有限。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经济增速:底部或已过去(海通宏观 梁中华)
“就业”知多少?(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氢能源:痛点和机会——“能源变革”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林芷)
外汇去哪里了?——再议人民币为何偏强(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
放大版“2019”:要乐观(海通宏观 梁中华)
人民币为何这么强?——国内美元“池”的视角(海通宏观 梁中华)
反垄断的重心:从“规范”到“发展”(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东风”随春归——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美元为何走高?——实际利率的视角(海通宏观 梁中华)
印度也缺煤:全球能源为何短缺?(海通证券 梁中华、应镓娴)
供给和需求:哪个下行多?(海通宏观 梁中华)
多少基建:可以期待?(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